新冠疫情使心理健康成為公共衛生必備的項目
Date: 2021-10-29
文章來源:World Economic Forum
新冠疫情的心理影響可能會持續數年,自我照顧並不是一種奢侈品,而是公共衛生的必需品。關注心理健康是一項集體的社會責任。隨著第三波和第四波COVID-19疫情在世界一些地區激增,高度接種疫苗的國家正在謹慎地重新開放,讓人們可以更自由地呼吸,希望病毒和變體在各項疫苗與藥物研發下可以得到控制。展望未來,我們還必須找到支持和改善心理健康的解決辦法。
這波疫情使心理健康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令人欣慰的是,現在許多舉措都加大了對心理健康意識的重視:世界衛生組織、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英國王室和全球自我保健聯盟,都試圖透過大規模的公共服務方案來消除症狀和提高認識可用的解決方案。關注心理健康對個人和未來的公共衛生系統都有好處,因為早期干預和預防有助於使許多人擺脫更嚴重的臨床反應。
失眠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自疫情爆發以來,失眠人數估計增加了20%。通過與社區醫療的密切合作,我們可以幫助提高人們對失眠對整體身心健康影響的認識。非處方藥物可以幫助人們處理初期睡眠障礙的問題。非藥物解決方案也存在:例如,音樂治療,一項數位應用的研究,通過音樂治療,已被臨床證明可以自然地降低醫院病人的警覺性和對鎮靜的需要,降低心率和呼吸頻率,促進放鬆和睡眠。
我們可以和心理健康團體一起做更多的事情來支持改善睡眠,這只是解決方案的一小部分。疫情促使許多人更加關注自己的健康,一些人增加了日常體育活動,另一些人則改善了飲食,增加了在家做飯。然而,我們知道,好習慣有時很難保持:根據一項研究,40歲以下的成年人中有70%表示,他們相信自己做了足夠的自我照顧,但超過一半的醫生和藥劑師說,他們的病人做得不夠。我們可以通過更好的預防精神健康工作和更多的自我照顧來縮小這一差距,這些領域在疫情之前就已經開始受到關注。
*本文獲得美國EAPA的授權同意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