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投資變成壓力:從加密貨幣暴跌看見財商與心理健康的平衡
Date: 2025-10-17
2025年10月11日,被許多投資人稱為「加密貨幣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在短短幾小時內,主要幣種全面崩跌,市值蒸發逾七成。
螢幕上的紅字、APP中的提醒、群組裡的哀號聲,讓許多上班族瞬間陷入震驚與無力。
有人痛失數十萬積蓄,也有人眼睜睜看著多年存款「歸零」,甚至開始出現失眠、焦慮、易怒等情緒反應。
這樣的現象提醒我們:投資,不只是理財的行為,更牽動了心理健康與生活穩定。
對多數職場工作者而言,投資原本是一種「讓錢替自己工作」的希望。
但當市場劇烈波動、帳面損失擴大時,心理上的震撼往往比金錢的損失更深。
EAP(員工協助方案)在處理這類「財務創傷(financial trauma)」時,常見三種心理反應:
-
否認與自責交替:「應該早點賣掉的」、「怎麼那麼貪心」、「為什麼是我?」這些想法反覆出現,讓人陷入懊悔與失落的循環。
-
焦慮與過度警覺:部分投資人會持續盯盤、不停查資訊,即使市場已無法逆轉,仍陷入「想挽回」的強迫行為。
-
退縮與逃避現實:當虧損過大時,有些人開始對日常生活失去興趣,與家人、朋友斷聯,甚至對工作動力下降。
這是一種典型的「財務性創傷後壓力反應」。此時若沒有適時的支持,容易延伸為憂鬱、焦慮、或睡眠障礙等心理健康問題。
二、投資不是賭博:建立正確的「財商心理學」
在EAP的輔導中,我們常提醒同仁:「投資的目的,不是報酬率,而是安心感。」
風險承受力要與人生階段對齊
- 不要用「退休金」玩「高風險市場」。
- 財務規劃應區分為:生活必需資金、緊急備用金、長期投資金。
- EAP常協助員工與理財顧問合作,重新盤點「安全邊界」。
- 人容易陷入「羊群效應」或「損失厭惡」的陷阱。
- 例如,看別人賺錢就跟進,看帳面虧損就不敢賣。
- EAP心理師會引導員工覺察自己的「情緒投資」模式,幫助他重新建立理性決策能力。
- 所謂理性投資者,並不是永遠賺錢,而是能承擔虧損的現實。
- 這需要培養財務復原力(Financial Resilience)——也就是在損失後仍能調整心態、重新規劃、維持生活品質。
三、從創傷到成長:EAP在財務壓力支持中的角色
EAP不僅提供心理諮商,也整合法律、財務與職涯顧問服務。
在這次加密貨幣暴跌事件後,許多企業EAP都啟動了「財務壓力支持方案」,包括:
- 財務諮詢(Financial Counseling):協助員工了解損失結構、重整資產,避免陷入高利貸或再投資風險。
- 心理支持(Psychological Support):透過專業心理師傾聽焦慮與自責情緒,協助員工建立自我接納與復原力。
- 同儕支持小組(Peer Support Group):讓遭遇相似狀況的同仁在安全環境中分享經驗、交換應對策略。
- 職場溝通輔導(Workplace Adjustment):當投資損失影響工作表現時,EAP可介入與主管協調短期工作調整或彈性安排。
EAP強調「不批判、不責備、保密安全」,讓同仁能放心尋求協助。
四、職場的支持力量:企業可以怎麼做?
當金融市場震盪影響到員工心理狀態時,企業的態度將決定整體文化的健康程度。
企業可採取以下三個行動:
- 可邀請EAP顧問舉辦「財商與心理平衡」工作坊,教導員工辨識投資風險與壓力信號。
- 讓員工知道「你不是一個人」。
- 只要有焦慮、失眠、或生活壓力,皆可撥打EAP專線或預約心理諮詢。
- 在同事間,請避免「誰賠多少」的閒聊與比較。
- 心理安全感比投資報酬率更能留住人才。
五、從「錢的焦慮」走向「心的自由」
當市場狂跌,許多人第一時間想到「我失去了什麼」,但從EAP觀點,我們更想提醒大家:「你還擁有什麼」。
擁有健康、擁有家人、擁有再次出發的能力。這些都是財富的根本。
心理師常說:「投資虧損不是人生的失敗,而是對自我覺察的一次邀請。」
當我們能從中學會風險承擔、情緒管理、以及金錢觀的轉化,
那麼這次「市場的黑暗」,或許能成為「心靈的轉機」。 若你正感到壓力、焦慮或失眠
請記得——EAP(員工協助方案)是一條安全、保密、隨時可求助的心理支持管道。 你可以透過公司內部EAP專線,獲得:
- 心理師提升面對動盪的心理韌性
- 理財顧問協助重新規劃資產
- 法律顧問釐清財務糾紛風險
- 職涯顧問協助重新定位生活與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