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Skip to Content

解開疫情期間超載的焦慮感

Date: 2021-06-02

Image Description

編輯整理:鉅微管理顧問公司 梁又升 經理/社會工作師

隨著近日疫情持續升溫,全民戴口罩、勤洗手,將防護措施升級已經是生活之必要,然而也可能會發現一些您可能正經歷的情境:

即使同在一個時空環境中,因著地理位置,年齡背景也會對防疫措施有不同看法,例如「該怎麼跟家中長輩溝通防疫觀念呢?」

對於每天記者會的實況數據忐忑不安,社群媒體不斷發送著疑似確診者的足跡而感到擔憂,例如「居家辦公家人每天兩點準時打開記者會,我工作反而容易分心甚至焦慮,該怎麼辦?」

在疫情之前,出現在工作和生活中的焦慮情緒是很正常的,代表這些讓我們產生焦慮的事件需要重視以及花時間梳理與調整狀況,但面對疫情的焦慮該如何因對?

㇑關於疫情帶來的焦慮感和以往因為工作生活而產生的焦慮有什麼區別?

首先應釐清焦慮超載的情況:「當恐懼和焦慮超載或者已經影響日常生活能力時,都代表著我們可能正在經歷超過可以負荷的焦慮感。」

不同的是:疫情的發展和病毒將在哪裡傳播都給社會大眾帶來很多不確定性,甚至對我們的生活型態、人際關係都帶來了威脅感。例如比起去年2020的情況,今年國內爆發社區感染,校園大門深鎖停止實體授課,職場進入長時間的遠距工作,是絕大多數國內人民沒有經驗過的歷程,同時也可能擔心自己成為確診者,影響未來的健康狀況。

㇑可以通過哪些方式應對對疫情的恐懼?

最基礎的原則便是遵循政府單位或衛生單位的日常預防措施,以幫助保護自己與他人並防止疾病傳播——這是我們可以控制的

進一步來體認到疫情的狀況,有時候當我們自己面臨迫在眉睫的危機,便會出現否認感,例如:「感覺不是事實」、「這不是真的吧」、「不會這麼嚴重啦」。

這樣的否認感到下個階段就會變成與事實相距甚遠的想法,像是因為過度關注疫情的頭條新聞和社群媒體訊息,開始放大對疫情的狀況與恐懼。

因此請嘗試採取一些情緒調節步驟,在焦慮與恐懼高漲的時候,深呼吸或進行轉換注意力的方式。 當恐懼感較低的時候,進一步採取更具理性的方法,比如提醒自己,世界各地正在研究解決疫情的方案,第一線的醫護人員也努力防疫中,以此建立起希望感。同時不要忘記自己的人際支持網絡,與親友同事保持聯繫,如果需要,也可以善用線上軟體,TEAMS, GOOGLE MEET等簡易的視訊軟體一起互動,建立「我們都在一起」的感受。

㇑如何支持那些對新聞感到焦慮的人?

上述的小技巧也都是用在協助與支持那些因為新聞而感到焦慮擔心的親友,我們可以提醒身邊的人一起遵守防疫措施,同時也可以鼓勵他們制定可能幫助他們調節負面情緒的策略,或者善用各地區的心理健康資源。

這場「戰疫」是持久戰,我們都難以鬆懈,但更重要的是在過程中善用資源,為自己打造心理免疫力,有效緩解焦慮與擔心。

PS.如果還沒有打造心理免疫力,歡迎點擊下方連結讓專家們和你分享簡單的小技巧!

更多疫情相關文章與影音

本文獲得美國EAPA的授權同意,改編自Medical Xpress:Coping with anxiety in a time of pandem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