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 世代在職場的孤獨感:新世代渴望人際連結與文化認同
Date: 2025-07-21
根據美國一項針對 2,000 名在職成年人的調查顯示,有高達 77% 的 Z 世代(18 至 29 歲)曾在工作中感到孤獨,這一比例遠高於整體員工的 64%,其中男性更有 18% 經常出現孤獨感。
儘管他們更願意與同事建立關係、也較常參與下班社交活動,但真正擁有深度職場連結的比例偏低。僅 18% 表示擁有四位以上的工作好友,顯示社交廣度與情感深度不成正比。
Z 世代多於疫情期間或之後進入職場,遠距工作、部門間疏離與組織連結感薄弱,使他們雖有交流意願卻難以深入連結。
此外,42% 曾因職場友情產生負面經驗,如八卦與人際衝突。即使如此,Z 世代仍高度重視企業文化與人際氛圍,38% 表示朋友多寡會影響是否留下,65% 認為文化氛圍會影響跳槽決定,也反映出新世代對工作環境的情感連結有更高期待也更容易在缺乏支持時感到被孤立。
在台灣,Z 世代也展現出類似趨勢。
根據 KPMG(2025)調查,Z 世代最重視來自主管的即時肯定與回饋,甚至高於薪資條件。他們期望在職場中被看見、被重視,並渴望心理安全與開放溝通的氛圍。
而社群實驗室(2025)指出,Z 世代已成台灣未來職場主力,其對組織文化、管理模式與價值共鳴的期待,正重新形塑企業對待員工的方式。
然而,他們也面臨高比例的情緒耗竭與職場孤獨,Cheers(2024)調查指出,Z 世代為 burnout 最嚴重的族群,可能來自數位工作壓力與不穩定的人際支持。
此外,遠見雜誌(2023)亦指出,若意見能被聆聽與回應,Z 世代的孤獨感會明顯下降,顯示職場文化與溝通氛圍將是未來企業留才的關鍵因素。
無論在美國或台灣的研究中皆可發現,Z 世代對人際互動與組織文化的敏感度遠高於過往世代,他們渴望在職場中被理解與接納,也更容易因缺乏支持而產生孤獨與疏離感。
這並不表示 Z 世代抗壓性低,反而展現出對職場關係品質與價值認同的高度期待。他們不願意在情緒耗竭與無感文化中勉強留任,而是積極尋求具備共鳴與成長空間的工作環境。
對企業而言,這代表組織策略與人資管理需逐步轉型。除了薪酬制度與福利規劃,企業更需關注日常的互動品質、溝通透明度,以及能否建立一種「有溫度」的文化氛圍。
從團隊領導到跨代溝通,從心理健康資源到回饋機制,都是吸引並留住 Z 世代人才的關鍵。
而當組織願意正視這股新世代的期待與聲音,不僅有助於降低離職率、提升員工投入度,更可能促成整體文化的更新與世代共創的轉型契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