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Skip to Content

參不參加活動有這麼重要嗎?

Date: 2021-02-24

Image Description

慶祝晚會或聯誼活動將有助於職場社群關係的形成,但唯有透過企業依循的價值理念及管理階層的上行下效才能成就

隨著不同節慶的來臨,許多部門單位紛紛舉辦各類型的聯誼活動或慶祝晚宴,而出席這些社交活動對同仁來說似乎是必須的,包括口語或非口語的互動,可能還包括如何送禮給你的同事。

舉辦這些聯誼活動或宴會實際上並沒有太大的問題,做對的話,同仁可以藉此在職場社群裡發揮一個健全的角色,所謂「做對」是指組織具有明確的價值信念可供長期的依循。當它反應出來的是尊重員工及允許個別差異時,這個價值理念將驅使工作需求的達成,就像把這種社交活動運作的一樣好。 在美國,企業每年都會舉辦春遊活動,如果公司的價值是尊重個人意願及社交界限,它也就允許在活動中出現這些價值差異,就像小陳不想參加或小李不帶家人自己一個人等情形,如果大家因此就去猜測或討論「小陳是不是跟誰不合」或「小李是不是跟太太處不好」…等,那這個活動也將因此去它的意義,甚至不應該舉辦,如果活動的目的是為了增進同事情誼或向心力的話。

| 原動力來自於高層

當這些宴會及類似的正式社交活動可以有助於建立職場社群關係,公司若能不試圖控制或介入將更有利於它的健全發展,員工也將更自在的融入其中,例如:兩三個同事相約一起去吃午餐或幾個人下班後去聚餐,經由這樣日積月累的過程,將能有助於團隊發展或等同於舉辦這些聯誼活動或出遊的效果。建立職場社群的意義在於創造一個共同的目標及價值共享的理念,而這個原動力更來自於高階領導者,所謂的領導者是各方面的典範,而這裡的領導者並非只有組織中少數的那幾個,而是指所有各階層的管理人員,這些管理階層將左右這個職場社群關係建立。建立社群關係可從幾個方向來著手,在這個民主社會及自由競爭的環境,工作者可自由選擇工作機會,因此組織對於社群的認知應該是塑造一個可以吸引及留住人才的地方,當好的人才可以匯集時,才能為公司組織成就大事業。

| 多元人格的影響

在一個健康的職場有些員工比起其他人對社群有較高的需求,因此在這裡也有各種不同的人際互動關係模式,有的人保守,有的人容易親近,也有的人特立獨行,在美國的職場有近六成的員工是和善且願意在職場互動中去關心別人的,而其他的四成可能較不是那麼的平易近人,但他們也會傾向在社群關係中去呈現這樣的方式。 但是不論是哪一種人格類型都是好的,而這也對應到世界上各個國家的民族性差異,因此當作者在研討會或一些商業場合的演講中,會將這些不同的人際類型,用幾種不同的”口味”來表示,例如:用香草口味代表有親和力的類型、草莓口味則像是特立獨行的類型、巧克力則像是保守型的,儘管有不同的”口味”的人格類型,但每一種類型的人對於組織的提昇都有正向的貢獻,一個真正健全的社群是尊重個別的需要與個人的差異狀況,我們必須用包容的態度對待這些不同人際類型的員工。

| 工作人性的面貌

有些人覺得去參加職場社交活動的目的,可能只是為了不想錯過這些”辦公室八卦”,因此對同仁來說真正重要的並不是參加了幾場聯誼活動,而是它背後真正的動機與目的,因此組織的真正價值是允許多元的人際互動差異,如此員工會清楚知道職場社群關係的依循方式,重點是在於保有而非去操作。這也是員工協助的專業人員必需提醒企業組織的地方,公司必須能夠成功的透過這些管道,讓員工在建立社群關係的同時,能夠將組織的價值理念與發展目標深耕內化,才是最重要的目的,至於那些吃吃喝喝耗時又費力的活動,不辦也罷。

*本文獲得美國EAPA的授權同意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