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Skip to Content

EAP 的角色演變:重新看待 EAP 的策略價值

Date: 2025-08-29

Image Description

英國最新數據顯示,目前 EAP(員工協助方案)已能服務超過 2,100 萬名員工,而在 20 多年前僅不到 500 萬。研究也指出,約 96% 的英國雇主 現在都已提供 EAP。

這代表 EAP 在職場健康的角色持續走向成為幫助員工持續工作的關鍵工具。

在台灣,EAP 的發展雖然沒有歐美那麼久遠,但也逐漸被企業重視。許多公司導入 EAP,最初是為了因應職場壓力、員工心理健康,或滿足ESG的需求。然而,隨著疫情、長照議題與多元世代進入職場,EAP 逐漸被期待提供更廣泛的協助,例如家庭支持、財務諮詢、甚至健康促進與多元共融。

這樣的進展值得肯定,但也引發新的疑問:EAP 究竟要做到什麼?它的定位是預防性支持,還是問題發生後的緊急處置?EAP 不是有就好,我們是否真正讓它發揮應有的價值呢?


積極介入,資源多元整合

一個好的EAP應該是積極的、整合的、有針對性的。

EAP聚焦於早期介入、因應個人需求、並透過協作解決問題,而不只是被動地在員工陷入嚴重心理困擾時才介入,整合進整體的職場健康策略,與其他管理制度、職業安全衛生與人力資源政策緊密串聯,才能發揮最大的價值。

然而,和其他HR與組織健康領域一樣,EAP 也在新冠疫情中受到考驗。疫情突使 EAP 站到心理健康危機的最前線。這種能見度一方面凸顯了 EAP 的價值,另一方面卻帶來更多挑戰。如今,EAP 常被視為整體健康解決方案,供應商被期待提供涵蓋一切的服務,從財務健康、線上醫師到更年期建議與多樣性評估。

鉅微開始在合作資源整合時納入更多元的考量,不只著眼於心理諮商或法律、財務支持,還延伸至 長照議題、寵物陪伴、癌症照護 等生活層面的需求。這些議題雖然與傳統 EAP 專業範疇不同,但反映了現代員工在工作與生活交錯下的真實壓力。如何在擴大服務面向的同時,維持 EAP 的專業核心,成為企業與服務提供者都需要思考的課題。

員工本身也感到困惑,常見的問題:「主管或 HR 告訴我,我有權利接受五次免費的心理諮商。」
但是,他們自己並不了解真正的困難是什麼(可能是壓力、家庭問題、或其他心理因素),也不清楚諮詢可以怎麼幫助自己。

EAP 應協助員工 找出問題根源並獲得合適支持。即使員工知道自己「有權利」享有服務,更關鍵的是幫助他們理解背後的困難,並提供最適切的解方。
這樣的定位,才能讓 EAP 在台灣職場真正發揮價值:不只是解決問題,而是協助員工找到繼續走下去的力量。


成效如何看待才是有效

英國員工協助專業人員協會(EAPA UK)主席 Karl Bennet提到,衡量成效應從「使用率」轉向「成果」。

短期來看,使用率能反映員工是否願意接觸這項資源,也能幫助企業檢視推廣是否到位。

但長期而言,更重要的,是觀察這些服務是否真的產生了實質影響,例如:病假是否減少?員工留任率是否提升?團隊回饋與滿意度是否改善?

對台灣企業而言,隨著員工逐漸熟悉與信任服務,評估重點也應放在長期效益。唯有把焦點從「多少人使用」轉移到「使用後帶來什麼改變」,EAP 才能展現出它真正的價值。

真正重要的,是協助員工 找出問題根源並獲得合適支持,而非僅僅依賴次數或名額。即使員工有權利享有服務,更關鍵的是理解背後的困難,並提供最適切的解方。


EAP的角色是什麼?

回到核心:EAP到底是做什麼的?

EAP 是一項專業臨床服務,核心在於 早期介入,協助員工在心理困擾或生活壓力擴大之前就能獲得支持。它強調保密、專業與人性化,這正是服務的價值所在。

這樣的清晰定位必須延伸到組織如何使用與推廣EAP,將其嵌入企業更廣泛的健康策略中,並與供應商合作,以因應職場內不同群體的特定需求。而且,這種關係必須是動態的。

最佳的成效往往來自 HR、職業健康(OH)、EAP 服務提供者與企業管理層的共同協作
當服務能以臨床專業為主導,設定清楚的目標並進行協同合作,就能真正產生效益。特別是在身心健康高度交織的情境下,例如長時間工時帶來的壓力與身體負荷,若能透過跨部門積極合作,及早辨識需求、落實預防措施,就能為員工帶來更完整的支持,也提升組織的健康與穩定性。

鉅微在過去21年中持續服務,隨著EAP的模式與情境不斷演變,但核心角色與價值始終如一:

在最需要的時刻伸出援手,陪伴員工走過難關,並以可持續、策略性的方式,透過人際連結帶來真正有用的支持與改變。

EAP 能幫助人們繼續工作、重返工作崗位,或者單純讓他們感覺自己並不孤單。


參考文獻

Bennett, K. (2025). The evolving role of 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mes. Personnel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