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雇主品牌:從員工體驗管理開始
Date: 2025-09-10
在全球勞動市場持續缺工的情況下,「人才」已成為企業最關鍵的資產。
如何吸引、留任並發揮人才價值,不僅是人資的任務,更是企業永續的重要課題。若僅停留於形式,人才永續難以落實;唯有從制度與文化並進,才能創造長久優勢。
當企業真正關懷員工需求,提升幸福感與歸屬感,不僅強化內部凝聚力,更能累積外部口碑,奠定雇主品牌的基石,成為吸引與留住人才的關鍵。
什麼是雇主品牌?
「雇主品牌」一詞最早由 Ambler 與 Barrow(1996)提出,定義為企業從雇用關係角度所提供的功能性、心理性與經濟性利益的總和,並由雇主自身所確認。
後續 Backhaus 與 Tikoo(2004)更指出,雇主品牌是一套建立清楚且獨特雇主形象的流程,能有效凸顯企業在人才市場中的差異性。而 Martin(2010)則將雇主品牌視為將行銷原理應用在人力資源管理的一門科學。
綜合以上學者的觀點,雇主品牌結合了人力資源與行銷理論,透過品牌化的方式來傳遞企業的核心價值、功能性利益與象徵性利益,目的在於吸引、激勵、發展並留住優秀人才。
雇主品牌可分為兩大面向:
- 外部品牌行銷:面向潛在人才,建立優質雇主形象,使企業成為求職者心中的首選。
- 內部品牌行銷:聚焦於現有員工,提升滿意度、認同感與忠誠度,藉由工作體驗與配套措施,留住企業的核心人才。
雇主品牌強調的是企業在人才市場中塑造的整體形象,而這樣的形象並非僅靠外部宣傳即可建立。真正能支撐並驗證雇主品牌價值的,是員工在日常工作中實際感受到的體驗。
換言之,員工體驗管理是雇主品牌的內涵與基礎,當員工在組織內部獲得正向的感受與價值認同,雇主品牌形象才能更具真實性與說服力。
什麼是員工體驗管理?
根據 Yadav 和 Vihari(2023)的定義,員工體驗是「員工自與企業初次接觸起,直到離職為止,在各種互動中所形成的一系列觀點與感受」。
這涵蓋了員工對於工作環境的情感、態度、情緒及認知,並反映出他們對企業文化、工作條件、人際互動與管理方式的評價。
良好的員工體驗,在選育用留各層面的細節中,例如:
- 支持新進員工快速適應工作崗位
- 協助員工發揮所長
- 建立順暢的溝通機制
- 創造團隊歸屬感
即使員工最終選擇離開,若能留下正面印象,仍將成為企業口碑的重要推手。
從員工體驗到雇主品牌的正向循環
企業的政策與制度往往是文化最直接的表現。在《員工體驗管理》一書的組織自我檢核中,除了滿足工作需求,同時要重視員工的心理健康,營造長期的歸屬感。書中提及,員工感到工作壓力大時,運用EAP心理諮詢服務等專業支持,能夠幫助員工有效管理壓力,保持良好的工作效率。
當員工真切感受到自身價值受到重視,就能從「滿意」進一步提升至「敬業」,並樂於在工作中展現創造力與投入度。
然而,員工體驗的影響並不僅止於內部。每一位員工在職場的真實感受,都會轉化為外部對企業的評價。因此,優質的員工體驗不僅是提升員工滿意度的策略,更是雇主品牌的根基。它形塑出企業在人才市場中的獨特形象,吸引更多優秀人才願意加入,並在既有團隊中形成穩定而正向的文化氛圍。
對企業而言,雇主品牌與員工體驗並非兩條平行線,而是一個不斷循環、相互強化的動態過程:
- 良好的員工體驗 → 形成內部凝聚力與外部口碑
- 積極的雇主品牌 → 吸引新人才加入並提升企業競爭力
這樣的正向循環,將幫助企業在缺工潮的挑戰下,持續打造一個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成就人才的職場環境。
參考文獻
鄭偉修、李秉懿(2025)。員工體驗管理:以人為本,喚醒經營者的初心。時報出版。
蔡錫濤、馮湘玲(2013)。雇主品牌概述。人事月刊。332,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