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Skip to Content

活動重點回顧:從差異到共好 跨世代管理的合作密碼

Date: 2025-11-11

Image Description

十月「心理健康月」,鉅微以「員工體驗管理(Employee Experience, EX)」為主軸推出系列講座,聚焦跨世代協作、心理安全與組織文化。首場《從差異到共好:跨世代管理的合作密碼》,由學睿管理顧問 李秉懿執行長 Bing 與 炙星創投 簡慧萱快樂長 Kerensa 聯合主講,從 員工體驗管理的到 Z 世代視角,帶領企業以實務策略打造共好文化。

員工體驗管理 × 跨世代需求

Bing 從 EX(Employee Experience)框架切入,指出員工體驗是員工在組織的完整旅程:從招募、入職、學習發展、回饋機制到離職,每一個接觸點都是文化的體現,也是心理安全的載體。

他整理不同世代在職場上的偏好差異:

  • X 世代:重視制度與穩定,期待透明規範與可預期發展。
  • Y 世代:追求彈性與意義,偏好跨域合作與開放對話。
  • Z 世代:講求效率與即時回饋,科技工具與彈性被視為基本配備。

Bing 建議企業從「制度提供者」走向「體驗設計者」:以心理健康為核心設計流程,讓制度不只可遵循,更能被感受;以資料與回饋為基礎改善旅程節點,提升幸福感與留任率。

Z 世代的職場觀點

Kerensa 則以新世代視角打開當代職場的核心期待:穩定薪酬、意義感、身心平衡。Z 世代不只追求升遷,更重視「被理解」與「被信任」。

為了讓跨世代合作更順暢,Kerensa提出三個關鍵做法:

  1. 明確角色:清楚分工與責任,降低模糊帶來的焦慮。
  2. 清晰溝通:對焦目標、聚焦成果,避免繞圈與內耗。
  3. 目標對齊:釐清「為什麼而做」,讓團隊共享意義感。

她引用自我決定理論(SDT),提醒企業在制度與管理中滿足三項心理需求——自主性、能力感、連結感——才能真正提升動機與投入度。

從行動到制度:打造跨世代共好的文化

兩位講者的共同訊息是:跨世代管理的核心不在「差異」,而在「對話」與「設計」。實務上可從三個層面落地:

  • 以動機出發的人才發展:建構學習社群、讀書會與導師制度,讓員工在安全場域中嘗試、成長。
  • 公平透明的回饋機制:將 1 on 1 會談定位為「協作與支持」,以數據與事實對焦,降低指責感。
  • 流程導向的體驗優化:針對入職、轉調、績效評核與專案結案等高壓節點,設計明確的溝通節奏與支持資源,其包含 EAP 的可近性與保密性說明。

跨世代的職場,不只是年齡差異的管理挑戰,更是企業文化再進化的契機。

從 Bing 提出的「以體驗為核心的管理設計」,到 Kerensa 分享的「從真實出發的 Z 世代觀點」,也提醒我們:幸福感不只是員工個人的狀態,而是企業制度與文化能否被感受的成果

鉅微 EAP 將持續以「員工體驗」為核心推動企業心理健康,協助組織在壓力與轉變中,培養理解差異的能力、建立跨世代的共感連結,並在文化中實踐真正的共好。


回顧線上片段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hjCKqZTp5M